這幾天,兒子一直咳嗽不見好,原因竟是這家伙嫌拿的中藥太苦不喝,威逼利誘都不好使,實在沒轍了,我說:“你過來,我給你看篇文章”。“只要不喝苦藥就行”。于是,從手機百度上搜到《扁鵲見蔡桓公》,把原文讀給他聽。
讀完他說:“媽媽,我怎么聽不大懂呀”,于是耐著性子給他講故事大概:蔡桓公是戰國時期的國君,扁鵲是戰國時期的名醫,講的是扁鵲四見蔡桓公勸其治病,而蔡桓公諱疾忌醫的故事。然后又逐句把原文給他仔細解讀一遍,再與他的實際情況進行對照,效果立馬顯見。“那你自己說蔡桓公死的可惜嗎?”“可惜!”“那你也要像他一樣不聽勸嗎?”“不想!”“可是藥太苦你又不愿意喝呀” “要不我喝完你給我一顆糖吃吧?”哈哈哈,問題完美解決了。
通過給他講這個故事,我驚奇的發現人和機器竟是如此相像,而檢修師傅不就是機器的“扁鵲”嗎?中醫講求望聞問切,而機器也可聽聲辨因。扁鵲說病在腠理,湯熨之所及也;在肌膚,針石之所及也;在腸胃,火齊之所及也;在骨髓,司命所屬,無奈何也!那機器呢,也不是一有問題就報廢的,可能在最初只需要加點油就能減少磨損,緊個螺絲就能防止齒輪錯位,如果當回事可能就得換個零件,如果還不引起重視,那離“司命所屬,無奈何也”也就不遠了。
在車間里,機器就像戰場上士兵手里的武器,要想過關斬將,攻城略池,兵器必須鋒利才敢勇往直前沖鋒陷陣。做好機器的“扁鵲”,讓我們手里的兵器保持鋒利,在紡紗織布的道路上一路過關斬將走向世界!